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范例推荐)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第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在心得体会的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感想写得深入,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篇1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们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变利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第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动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规程“所要求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寓教育于硌项活动之中。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本班有个小朋友发音不准,我益不断纠正,只要他有点进步,我们就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现在,发音有很大进步,这些赞美的高速就像一个个小光环一新,老师亲手替他们带上。

所以,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篇2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

二是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

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

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

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一是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

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

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篇3

(1)自己穿衣

要想让孩子自己在3,4岁之前完全学会穿脱衣服是不可能的,但自己穿衣,自己叠被,自我管理的意识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否则依赖性一旦形成,孩子会做的事也不愿自己动手。

除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步具有冷了添衣,热了脱衣的意识。并可以教孩子叠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2)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在自我管理中,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①家长可以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准备一个专门的放置地方,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②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③要尽可能地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收拾整理,并坚持不懈不断强化,最后形成习惯。

(3)自己安排和自己负责

这一点对于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小婴儿来说确实勉为其难。但这个意识却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种,及早萌芽。

①每次抱孩子出门玩,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几次提醒,孩子便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

②孩子会表达会思考以后,可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准备做些什么?并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优劣和可能性。

③当孩子要带东西出去而忘记带或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父母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

④每次注意给孩子这样的提醒,教育和帮助,孩子便逐渐地有了这种负责的意识。

总而言之,早期的习惯培养就像一粒种子,绝不能等到要收获的季节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种,而是要赶在生命的春天里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土,撒种,并坚持不断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篇4

教育孩子这门功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相信在坐的爸爸妈妈都身有体会。既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并非是件容易事。

下面来谈谈我自己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她让喜欢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很早就对周围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表现在他们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听成人讲故事等方面。幼儿的求知欲与兴趣紧密相连,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越大,求知欲也越强。现在外面各种学习兴趣班都很,如跳舞,画画,围棋等,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去选择。

如注重早期阅读,多给孩子读故事,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当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多给孩子读故事,在读故事时不要把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可以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平时我也是这样给女儿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故事的,我想,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词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能接受什么,日积月累还可以丰富他的语言词汇。但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给他“读”或给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识一些字。把认字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孩子对阅读和识字的兴趣。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因此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已经开始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地时候要注意力集中,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习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需要我们的家长平时要在家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现在我们班每星期三也都会有一次作业,我女儿头二次的作业都是我催促了以后才做,有时甚至连作业本也会忘记拿,不过最近几次已经好多了,能够自已来跟我说她今天有作业要做。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通通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孩子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些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形成。

四、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幼儿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幼儿来说,应主要放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家长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而不畏缩。

五、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经常在家中被打、骂、拿他们和班的优秀孩子比,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法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在慢慢改变。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

六、利用讲故事,养成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父母有很多机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平时在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她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一边听故事一边做其它事。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在讲故事前先和她约法三章:讲完之后要提问的,回答正确,有机会赢得一个小苹果,十个苹果就会有一个小礼物,提问从最初简单的故事中主人翁的名字、故事中有几个人物等开始,进而我会要求女儿复述故事的内容和细节。通过多次这样带着问题的讲故事,女儿的注意力明显集中起来,听故事时特别认真,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七、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孩子在学习中常因遇到困难而影响学习兴趣,比如小雨在学习钢琴开始容易时有兴趣,但难度增加后,她就不想学了。每次当小雨闹别扭不肯弹琴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认真专注,坚持不懈,要加油,妈妈知道你能行的”。经过一年地努力,我们也坚持下来了,现在小雨在弹琴这方面已经自觉了很多。比较弹琴和画画,一般孩子会更喜欢画画,因为画画的意志力参与的少,而弹琴意志力参与的多,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鼓励孩子不半途而废特别重要。我认为,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提高其兴趣,如给客人表演一下,让老师表扬一下,让孩子感到进步的快乐,都是好办法。

八、顺其自然、启蒙引导

幼儿学习要顺其自然,平时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如家长看报,让孩子看书,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带孩子出去玩,途中所见所闻和孩子交流,都能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观察、学习提高注意力等,不一定要坐下来才叫学习,关键是父母要以身示范。可以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娱乐方式,如搞一次户外活动,旅游、爬山、游泳等……并且全家参与,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开阔眼见,好的娱乐就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九、要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他们认为督促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要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可以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长每天老是命令说:“该做作业”,那就成为了一种被动的学习。

2、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绝不可能有愉快的心情,也就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家长的唠叨、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没有宽松宁静的氛围,孩子有的学习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做家长应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过分督促。家长提出要求,就要让孩子一定做到。养成习惯不在于每天催促,而在于要求每天做到。有的家长不停地催促:“起来,起来!快点!快点!”孩子依旧慢慢吞吞。越督促,孩子越拖拉、越被动。有的家长做得很不错,告诉孩子每天必须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让孩子感到这件事的重要。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不好,往往不是因为督促太少,而是因为督促过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

二、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大脑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这种良好的气氛是培养孩子形成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对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说教,注重一点一滴的养成。有的家长认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必须经常讲很多道理。其实不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注重潜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以成自然。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2、切忌严厉,注重营造宽松气氛。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错一点,就厉声训斥,甚至一耳光打过去。这种紧张气氛使孩子恐惧,大脑的思考被严重抑制、扰乱,从而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

3、切忌支配,注意让孩子主动。家长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家,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一切的一切都得听从父母一手安排。这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是不利的。比如一年级孩子刚上学,回家肯定要问家长:“妈妈,现在做什么?”“妈妈,我现在可以玩吗?”这时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家长可以说:“你能自己安排好吗?不会的妈妈帮你。”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学着自己安排学习。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

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篇5

通过在园里学习,了解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指南》这一代表了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狠抓内涵,确保基本,提高教师,指引家庭”。

众所周知,3-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词汇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是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期。3-6岁儿童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孩子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而研究制定的,旨在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规范幼教机构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下面我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谈谈粗浅的认识:

在幼教功能定位上: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定位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基础呢?幼儿阶段教育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指南》鲜明指出“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xx年,我园就鲜明提出了“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保教宗旨,力求科学定位幼儿教育功能,那就是:①从生命成长角度,让幼儿生命成长得更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长。②从教育预备角度,不仅关注“今天孩子学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明天孩子会学”。呵护激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创造力。③从生命准备角度,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社会交往习惯。希望通过市幼儿园三年生活,使幼儿在了解粗浅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开放敞亮心灵,时刻准备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感受、容纳新文化。在当今社会多元环境中培养幼儿不断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能够成功而又幸福的生活。

在教育课程指导上:与20xx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指南》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对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确保教育中不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如在《指南》中“学习与发展目标”对幼儿“动作发展”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又如在《指南》中“教育建议”在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要求我们保教人员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教育评价功能上:《指南》不是尺子,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指南》不是筛子,不能用它筛除幼儿;《指南》不是绳索,不能用它束缚幼儿和自己。我们不能单纯用《指南》来评估和定性孩子发展的,而应当把它当作课程实施的路标,对幼儿“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幼儿。《指南》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指南》指引我们课程教学的方向,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在家园协作指导上:要做好幼儿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老师和家长更要充分的沟通,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指导家长教育观点、教育方式都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家园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推荐访问:读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儿童教育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