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 育英才立德树人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 育英才立德树人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育英才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育英才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育英才立德树人他学为人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 育英才立德树人 ,供大家参考。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 育英才立德树人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

  育英才立德树人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育英才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当老师教书育人育英才立德树人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传道授业的师长,虚怀若谷的益友。他视学问为伴侣、教学为乐趣、操守为根本,不仅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更以淡泊名利的襟怀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学者的人格本质。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机械学院的刘献礼老师。

  ——题记31年的教学生涯,刘献礼由青春年少变成两鬓斑白,从前的他怀揣青春梦想走向三尺讲台,而今岁月荏苒,他把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把汗水洒向教育的沃土,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了“当好一名教师”和“当一名好教师”,践行了一名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第一,把握侧重点,着力抓好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群体教学首先,他认为,本科生教学要注重抓基本、打基础,标准一定要严格。90年代中期开始,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个学生翻译1篇外文资料。通常,1一般的学生仅仅是做了翻译、打印出来、附上原文就算交差了,而他要求的是学生不仅能翻译、会翻译,还要反复多次和同学探讨其中的技术内容,最后再按照外文原刊的格式进行译文的排版,达到外文杂志原刊的板式效果。在他看来,这样做至少有3个好处:一是让学生对技术文献的翻译得到了锻炼,对这是技术工作者的一个基本训练;二是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学到了专业性的知识,掌握了国外的技术现状;三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在可能的条件下,将事情做到“人有我优”、甚至是极致的程度。(在他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十几年中,本科生这样翻译了大量的方向专一精选资料,这些成果不仅促成了他们的成长,而且为团队的科研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起到了教学支持科研的效果)。他说,当一个老师就是

  要同时做好“教书”和“育人”,不仅要传输知识、方法,还在于传递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在本科教学方面,他利用我校科研特色,通过与号称“中国刀具第一镇”的江苏常州西夏墅镇政府多次联系,争取到他们在理工大学设立刀具创新奖学金。这项奖励不仅使得近百名本科生获得资助,也使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对刀具技术、对学校的科研优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促使更多的学生希望报考本校研究生,这是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其次,他认为研究生教学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培育人才。目前,他的主要教

  2学任务是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他根据目前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和需求,尽量让他们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他提出了研究生在读期间按“十个一”的要求来努力,即参加一个科研项目、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做一个结构设计、申报1项专利、做一次报告、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了解一项实用技术等等,使他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得到各种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团队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在论文专利的撰写申报,还是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还是在毕业就业方面都呈现了明显的优势。比如,10级硕士黄久超同学,虽然是二表B考上来的硕士,但是他不仅有实干精神,更有创新意识,想干事、能吃苦;他提出了一个数控加工轨迹优化的思路,需要几个人来配合,刘老师便全面为他创造条件,让他选择人员牵头成立一个小组、集中攻关,最终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还带动了一批同学投入进来,为完成学校承担的重大专项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学习刻苦努力,读硕士期间,独立撰写并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申报了2项专利,在首次研究生奖学金评选过程中他在学院排名第一,在只针对985、211院校的研究生就业双选会上,他通过霸王面试,直接被录取到上海某航天企业,工资待遇为同期入职中最高;由于他在研究生期间训练全

  3面,到单位后马上牵头承担了企业的技术攻关课题,为此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赞誉,为我校赢得了口碑;由他带领的小组成员毕业时都发表了学术论文,并且顺利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像这样例子还有,09级博士何耿煌,由于其素质全面、能力突出,在刀具研发方面创新方面尤其明显,被厦门某刀具合资公司副总来校交流时发现发现,然后马上回去拉来公司老总专程来校说服动员,最后将他引进到公司工作,由于他的业务能力突出,公司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还专门配备了外籍专家进行协助,他在校期间曾获得了首届研究生博士组奖学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一不体现了刘老师在培养精英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20年的研究生指导工作实践,刘老师深深体会到,导师不仅是学生人生轨迹的引导者,更应该是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助力者。第二,找准关键点,加强当代学生青年个性化教育引导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不能一把尺子、一个模子、一套方案培养学生,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善于发现学生潜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习创新的热情,他认为如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理论研究,就让他多分析^p仿真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学实际动手能力强,喜欢操作机床,就让他做些实验性的工作,组织策划能力强的就让他们带组,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就推荐他们到985名牌大学、到国外学习深造。这些年,刘

  4老师向哈工大等重点高校推荐了近10名博士研究生,有的还留校做了老师,向国外推荐了2名博士生访学,现回来1人;学校每年都请本行业国际知名公司的技术总管来校亲自上课、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调研工作、让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等等,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帮助,有较多数量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有的还获得了省级优秀硕士论文;从刘老师团队毕业的博士,90以上都拿到了不同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开了一扇窗,学校

  刀具技术的品牌效应正逐渐形成。第三,选好结合点,充分发挥学术团队文化的重要作用办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更要有大气,这个大气就是一个学校的学术文化氛围。李校长提出的“崇尚学术,崇敬学者,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双实双崇”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也提出打造“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的团队文化,大力弘扬务实和创新的精神。在他看来,“工程科学必须要以求真务实为准则、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不断实现新人才的培养、新知识的发现、新技术的突破和新产品的应用”。由于学校每年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现有教师近3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50人,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行教学与科研、怎样抓好研究生培养,是刘老师正在研究的新课题,“团队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已经获得省

  5级研究生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的资助,他的原则是每名学生都要培养合格(类似工程教育国际认证标准),一个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在学生培养模式和体制上进行改进,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公共的学习研究的环境条件,在管理方面,制定团队大会报告、讲座、课题组组会等制度,在指导方面,采取导师教师把关,依托项目由项目负责老师具体指导,团队教师集体定期节点检查、答辩交叉分组等方式,团队还编写了研究生素质读本,除了把学生在读期间的必读技术书籍列入外,更多的是素质教育读物和学习研究方法。在团队中,我们强调踏实、诚实的精神品质,尽管团队承担着一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大家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去完成。去年,针对现在教学中计划缺少“金属切削原理”这门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他专门聘请教师为学生授课,并组织所有博士、硕士参加笔试,由他亲自面试,目的就是让研究生将专业知识打牢,要踏实起步。在团队中,主要强调协作、和谐的相处关系,遇事要冷静、凡事要谦让;重活累活男生要出力,小事细活女生要抢在前;师哥师姐多在学习上指导、多在生活上

  多帮助,师弟师妹跑腿学舌要主动要积极。同时,在团队文化中,他提倡“尊重人的品格,承认人的价值,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素质”的“人本思想”,积极调动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在平时结合课题的学位论文研究中,6还是在承办大型学术活动、会议,举办研究生毕业晚会,以及与兄弟院校联谊活动中,我们学生的设计策划能力、团结协作精神都给参加者留下了素质高、能力强的良好印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团队不仅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还带出了有力的青年导师队伍,在奖学金评选、青年教师职称评聘、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刘老师和他的团队还获得了省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称号。第四,刘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好的老师也离不开好的导师。李振加教授是刘老师的导师,他不仅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大师,更是教学育人方面的楷模,刘老师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脚踏实地地搞科研,更学到了如何教好书、做好人。李振加教授现在已经81岁的高龄了,执教有60年,他经历了“文革”最艰苦的十年,仍坚持机械加工设备研究;他出国深造,师从于世界断屑研究权威日本中山一雄教授,争分夺秒、夜以继昼地抓紧学习,归国时还不忘用奖学金带回好几套贵重的仪器设备。受李老师的影响,刘老师分别于1992年和20__2年两次到日本留学,但是学习结束后都是选择直接回国工作,20年来,也曾多次谢绝了的外单位邀请,他说:“我的事业我的根基就是在哈理工。”在去年10月为李先生举办的80华诞暨从教60周年座谈会上,刘老师说:干老师这个行当,不能想有荣华富贵,得以欣慰的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成才,他干的事有人继承,他的精神还在

  7延续,这就是作为教师的最高褒奖。现在,李振加老师每天还到实验室为他的研究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而全体师生也努力在向老先生学习,延续和传承他的高尚品格~

  3年前,刘老师将飞信签名____改成了:“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人才”,并保留至今。这句话是他对教师职责的深刻认识,他现在承担了重大专项、863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高水平项目,即使这样,他认为作为教师的最高使命是要通过这样的平台、载体和条件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并且具有哈理工品牌的优秀学生~一个学科、一个学校要强盛,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愿意当支撑、做人梯~近年来,他的科研任务繁重,这学期他开始担任院长,时间更紧张,但培养学生是刻不容缓的,要求有经验的老教师必须亲临教学第一线,所以他找机会尽量多的接触学生,他提出利用中午在食堂一同吃饭的机会来与学生讨论学术和工作问题(中午饭),定期抽出一个下午是时间和全院学生接触,采取下午茶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下午茶)。30多年的教学工作,对待所有学生,他都力争做到尽力教学,学生参与撰写的论文,大部分都让学生署名在前,使他们有成就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会更有利。他在今年的硕士毕业生欢送会上对学生时祝福说:要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找一个理想的工作,选一个适宜的城市,遇一个相爱的伴侣,过一生幸

  8福的生活。作为老师只要你所做的真是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会感觉到的。学生离校后都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也得到了学生的真心拥戴,无论是学生离校时的临别留言,还是节假日的短信祝贺,学生都在叮嘱和提醒他注意休息,别太辛苦~但他始终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你多说一句话,多用一点心,可能就会为学生将来的路拓宽一点、铺实一点,学生的前途就好一点~所以我始终不敢懈怠,一直都在努力。刘老师说,“我今天能做的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老一代

  教师打下的基础,都是从他们(像我的导师李振加教授)身上学得的,他们就是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做的、这样教的,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老师,例如,省师德标兵姜彬教授、杨树财教授、校拔尖人才陈涛教授、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岳彩旭副教授等一批教师没有周末礼拜、寒暑节假日,辛勤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而我只是做了一点点份内的事,是他们的代表,是我们团队师生共同努力、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因为一点点成绩,学校就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受之有愧~”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刘老师还会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地做下去,为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尽他的全部之力~

  910

推荐访问: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事迹材料 树人 教书育人 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