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怎样败逃台湾(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怎样败逃台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国民党怎样败逃台湾(全文完整)

 

 国民党怎样败逃台湾

 1946 年 6 月, 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

 10 月 18 日, 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宣称:“5 个月之内打败中共军队!”

 弹指一挥间, 三年过去, 历史翻过了旧的一页。

  1949 年 10 月, 当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传出震天动地的礼炮声和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的声音时, 败逃到孤岛台湾的蒋介石作为下台的国民党政府总统, 只落得茕茕孓立, 形影相吊。

  一个政权由强大一时到迅速崩溃, 有如一座巨大的建筑在一瞬间倒塌。

  国民党在大陆的垮台距今已经半个世纪。

 现在仍然有人不解地问:

 国民党到底怎样丢失了中国大陆?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身份、 立场的解答者得出不同的结论。

  李宗仁先生曾把失败归于“蒋先生统兵、 治政的本领极端低能。

 ”说“蒋介石三个字”, “成为国民党政权贪污、 无能、 独裁专制的代名词。

 ”

 国民党非常委员会把失败归于国民党内“一部分同志不信任总裁, 不服从总裁, 不受总裁领导的结果。

 ”

 美国的司徒雷登则声称国民党的失败不是美国军援太少, 而是其军队腐化、 指挥不力。

 蒋经国以为, 1949 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是党的腐败和政府官员的堕落。

  ……

 最饶有趣味的还是蒋介石逃台后的自我总结。

 蒋介石回顾历史, 不无痛心地在部将们面前检讨失败的原因:

  “我们自黄埔建军以来二十多年的过程中, 遭受过许多的挫折, 但从未失败到像今天这样严重。

 抗战胜利后, 我们的军事力量, 较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得多, 为什么短短三年的时间里, 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军事上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我们军队的战斗意志太薄弱了!一个师甚至一个军, 一被共军包围, 只有几个小时或顶多一天功夫, 就被共军完全消灭了。

 共军行动飘忽, 我军常不容易找到它的主力, 和它进行决战。

  一个部队被困, 指挥官勇敢沉着, 选择要点, 固守待援, 本是我军捕捉和歼灭共军的最好时机。

 但每当增援部队快要到达的时候, 被困部队就已被共军吃光了, 结果总是扑了一个空, 反而把其他部队也拖得精疲力竭, 给共军以更多可乘之隙。

 就这样, 使得共产党的力量一天一天地壮大起来, 而我们则日益削弱。

 ……北伐时期, 我军官兵具有‘不贪财’、 ‘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能以少击众, 以一当十, 而抗战胜利后, 很多部队完全丧失了这种精神, 尤以许多中上级军官利用到各大城市接收的机会, 大发横财, 做生意, 买房子, 贪女色, 骄奢淫逸, 腐败堕落, 弄得上下离心, 军无斗志。

 这是我们军事上失败的根本所在。

 ”

  “共产党人和追随他们的一些党派及社会上的一些人士, 对于我个人及国民政府, 攻击诬蔑, 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说政府是如何地横征暴敛, 说我是如何地有钱, 说老百姓对我是如何地痛恨等等, 而我们党内竟然有些人随声附和。

 共产党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我党, 本党同志不能一致团结起来对付它, 反而这样离心离德, 实在令人痛心之至!”

 蒋介石还承认, “国民党党组织陷入瘫痪, 已经成为一具失去活力的、 昏庸的政治僵尸”:

  1、 做官不做事;

  2、 有私利而无公利, 有小我而无大我;

  3、 重权位而不重责任, 享权利而不尽义务;

  4、 有上层而无基础, 有党员而无民众, 骄奢淫逸, 自高自大, 而不知民众痛苦, 与民众相隔离;

 5、 有组织而无训练, 有党章而无纪律, 有议案而无行动。

  党员几乎成了一个特殊阶级, 党在实际上不能帮助民众, 当然不能领导民众, 民众感觉不到党的存在对于他们有什么好处。

 不但对党冷漠, 甚至要产生反感。

 ……党的工作如此,如何还能推进革命!”

  ……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国民党政权逆潮流而动, “洒向人间都是怨”, 他们失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蒋介石失败后的自嘲, 以及其他人士的评断, 对于了解和研究国民党丢掉中国大陆的缘由或许有所裨益, 尤其是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的今天, 回眸历史的这一页, 未尝不是快事。

  中国国民党当年为何“搬家”到台湾省而不去海南海?

 一.1949 年, 老蒋下野时早想到海南省易攻难守, 台湾地理是老蒋想到的, 靠近美国老子近。1950 年朝鲜战争开始时占领台湾, 美国军队依着台湾的地势来对大陆发动军事袭击, 1956年金门岛战役上, 大陆还是解放不了台湾, 蒋经国(行政院长)

 也多次想打回大陆。

  二.因为广东重兵把手。

  三.解放军一直与李宗仁合作, 海南是李宗仁在广西败退的地盘, 国军只有白崇禧带军守着,而台湾有陈诚.何应钦.蒋经国等人

 四.国民政府曾在南京.广州.重庆.成都这些地盘, 选择台北, 是当时时势需要。

  国民党退踞台湾 在日本投降的那些日子里, 台湾人民欣喜若狂地欢迎国民党的到来,

 庆贺结束日本的殖民统治统治。

 10 月 26 日, 台北市上万名学生和市民举行环市大游行, 欢庆台湾回归祖国,此时台湾全省上下、 喜气洋洋, 到处张灯结彩, 爆竹喧天。

 尽管当时登陆基隆的“国军”, 足履布鞋, 身穿褪色的黄色军装, 在肩挂着褐色油纸伞, 是一批精神萎靡体弱的队伍, 给人的印象是“不堪一击”, 但欢迎的人群却像发疯似的欢迎他们, 人们尽所有力气大声喊着“国军万岁!

 ”“中华民国万岁!

 ”

  但是人们对国民党的希望很快被不满所代替。

 国民党当时在大陆实行的是省政府制, 形式上把民政和军政和分开, 而在台湾却设行政长官公署, 行政长官独揽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 并兼省警备司令。

 这种制度与日本在台设立的总督制并无二样, 只是在称呼上改总督为行政长官而已。

 台湾省各级政府部门, 自日本投降后的行政长官空位, 理应由台湾人填补, 然而事实与此相反。

 陈仪“以台湾受过五十年奴化需要改造” 为由宁可留用日本人也不起用台湾人。

 当时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十四个重要部门的主管, 仅起用一个从重庆回来的人宁斐如, 其他均非台籍人士。

 并规定台湾人不得拿高薪, 那些在大陆时地位低下的办事人员跟随陈仪到台后,个个封官许愿, 都当上了什么处长、 局长之类的官, 登拿着比台湾人高出一倍或数倍的薪水而趾高气扬。

 在 1946 年 5 月成立的台湾省临时参议会中, 也只有几个台湾上层人士被聘为参议员, 其他也都为大陆籍人士把持。

 而在三千多个派出所的主管中竟没有一个台湾人。

 国民党在台湾推行的是“省籍歧视政策”。

 经济上, 国民党把在大陆接收日资变为官营集团企业的一套做法, 也用于台湾, 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从 1945 年 10 月到 1947 年 2 月, 国民党共接收日本驻台的机关财产、 企业财产、

 个人财产达 110 亿旧台币。

 这些日资和日、

 台合资企业, 包括糖业、 铝业、 碱业、电力、 石油、 金融机关、 化工等各行各业的垄断大公司、 大企业。

 这些“接收大员”, 清廉而有能力者鲜寡, 而以权谋私、 中饱私囊、 贪赃枉法者居多。

 如当时任专卖避长的任维钧被人揭发出有证据的贪污达 500 万旧台币, 而台北县长陆桂祥, 被人指控贪污达 5 亿元, 而陆则

 反咬揭发者贪污 64 万, 双方在报纸上各揭出证据, 贪污丑闻, 轰动全省。

 国民党到台后实行专卖制度。

 烟、 酒、 樟脑、 火柴等统统由官办的专卖局经售, 甚至连毛笔、 文具、 教科书等都由省教育处主办的台湾书店专卖, 各机关团体、 各学校若不从该店买文具书籍,

 会计处不予报销。

 对对印刷业也实行统制, 各机关团体、 各学校的各印刷品,若不到工矿处所办的台湾印刷公司去印刷, 会计处也不予报销。

 此类种种的专卖制度, 剥夺了民间企业的经商自由, 致使大批企业破产, 商店关门, 从而极大地激化了台湾民众与国民党的矛盾。

 在如此的经济政策下, 台湾经济日益不振, 一些经济指标已退到日占时期之下。

 到 1946年底, 台湾官营、 民营工业已有 90%停工; 当年全省发电量仅为日占时期的 1/5; 糖产量下降到不足 10 万吨, 低于日占时期的 1/6。

 由于工厂倒闭或开工不足, 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据1946 年 11 月统计, 台湾失业劳动者已达 80 万,

 占全岛人口的 1/10 以上,

 他们饥寒交迫、贫病交加, 国民党官吏却花天酒地, 营私舞弊, 甚至以征服者的姿态滥杀无辜, 从前疯狂欢迎国军的台湾人头脑中的祖国美丽形象,

 全被国民党的腐败行为所破坏。

 1947 年“二二八事件”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爆发的。

 2 月 27 日傍晚,

 台北专卖局的缉私警殴打女烟贩林江迈致伤,

 引起民愤。

 缉私烟警后又开枪射死一位无辜的围观者, 引起群愤, 终于引发出大规模的暴动。

 2 月 28 日, 台北全市罢工、 罢课、 罢市, 民众上街游行示威, 高喊“打倒陈仪商店专卖店”、 “打倒贸易局”、 “实施台湾高度自治”等口号, 渐渐地, 愤怒的群众, 由游行转化为暴力行动。

 群众冲入警察局、派出所, 抢到枪支镇压, 事态愈演愈烈, 最后演变成全省人民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反抗。

 “二二八事件”最后被捕者上千, 死难者逾万, 是台湾人民第一次对国民党的反抗行动。

 “二二八事件”后, 国民党提出“安定中求繁荣”的治台方针, 取消了台湾行政长官公署。

 5月, 成立了以魏道明为省主席的台湾省政府。

 此后,

 国民党改变了对台统治方针。

 5 月 16 日魏道明宣布解除戒严,

 结束清乡 , 停止新闻、 图书、 邮电检查。

 23 日, 被台湾人民切齿痛恨的专卖局改制为公卖局, 除烟、 酒专卖政策不变外, 樟脑划出专卖范围, 火柴业也允许民营。

 同日, 魏道明发表广播讲话, 鼓励买卖自由。

 文具书籍专卖、 印刷业统治等现象, 也从此结束。

 此后, 国民党还采取了一系列放宽政策, 诸如颁布“低粮价制度”, 实行币制改革, 以及大量吸引外资(主要是美资)

 等措施, 对台湾经济起了一定的复苏作用,政局上也出现相对安定。

 而此时, 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却节节败退。

 台湾的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以及海峡的天然屏障, 有利于国民党积蓄力量“东山再起”, 故台湾自然的被蒋介石选择为最后的据点--“不能再退的后方”。

 1948 年 12 月, 蒋介石下令陈诚接替魏道明任台湾主席, 蒋经国接替丘念台任台湾党部主席。

 1949 年 1 月 16 日, 蒋介石加委陈诚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陈诚又回到陈仪时期的“军政合一”的时期。

 1 月 21 日, 蒋介石宣布下野, 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

 但蒋介石对台湾的苦心经营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蒋介石通过陈诚、 蒋经国等直接控制台湾的党、 政、 军、 经大权。

 在蒋介石宣告下野的 1 月 16 日,

 他召见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 把国民党政府所有的黄金 、 白银、

 外汇尽数运往台湾。

 关于这笔款的数目, 说法不一。

 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 50 万两”; 也有的说是美金 8000 万元, 黄金 92.4 万余两,

 银元 3000 万元;

 而他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 “国库尚有黄金 280 万两, 美钞 5000 余万元,

 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 1500 万元, 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 合计约美金 2 亿美元”。

 总之, 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

 1949 年 2 月 26 日至 27 日, 台湾举行全省户口总清查。

 5 月 19 日, 台湾省警备司令部宣布自 5 月 20 日零时起实行全省戒严。

 5 月 26 日,

 蒋介石抵达台湾, 居住于草山宾馆(后改为“阳明山”)。

 6 月 11 日,

 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定设立非常委员会, 由蒋介石、 李宗仁、 孙科、 居正、于右任、 何应钦、 阎锡山、 吴忠信、 张群、 吴铁城、 朱家骅、 陈立夫 12 人组成, 蒋介石任主席, 李宗仁任副主席。

 8 月 1 日, 成立总裁办公室, 下设党务、 经济、 军事、 宣传、 国际问题、 秘书、 情报、 警卫、 总务等 9 个组和 1 个设计委员会。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

 10 月 13 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12 月 8 日, 国民党“政府”迁往台北。

 12 月 9 日, 国民党“行政院”在台北开始办公。

 12 月 10 日, 蒋介石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办公。

 12 月 11 日, 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办公。

 12 月 25 日, 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道:

 “党务、 政治、 外交、 军事、 经济、 教育, 以彻底失败而绝望矣”。

 蒋介石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迎接 1950 年的到来, 开始了对台湾的苦心经营。

  浅析国民党退守台湾原因 一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 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

  1946 年 6 月底, 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6 月 26 日, 国民党以刘峙、 程潜、 胡宗南所属约 12 个整编师 20 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对中原军区的围攻,妄图在 48 小时将其一举歼灭。

 接着, 从 7 月开始, 陆续发动了对其他解放区的进攻。

 蒋介石依恃其强大的兵力, 精良的武器装备, 全面向解放区进攻。

 在国民党的疯狂进攻面前, 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 奋起自卫, 各战略区的野战军, 在人民的支持下, 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

 经过八个月作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敌 71 万余人, 虽然解放区失去了 105 座中小城市,但国民党每占领一座城市都要付出伤亡近 3000 人的代价, 而且还要都派兵驻守, 这就加剧了敌人战线太长和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至此, 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迫停止, 改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蒋介石实行的重点进攻, 是企图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 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 进一步消耗解放区的人力、 物力、 财力。

 进攻陕北和延安, 还在于企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 割断中国共产党的右臂, 驱逐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出...

推荐访问:国民党怎样败逃台湾 台湾 国民党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