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2022年)

 

  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命题点 1 新文化运动

 1.[家国情怀](2020·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D) A.尊孔复古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 2.(2018·安徽)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 70 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C)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命题点 2 五四运动

 3.(2019·安徽·第 17 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点 3 中国共产党诞生

 4.(2021·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913 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 698 家,资本总额 33082 万元。到 1920 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 1759 家,资本总额 50062 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 1913 年只有 60 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 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3—1920 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1.在陈独秀看来,“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这些学说是“片面之义务,不平等之道德”,如果“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 A.要变革传统道德观念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变革中国的政治学说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2.(2021·合肥模拟)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B) 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 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

  3.下图为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杂志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据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A)

 A.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 B.反帝反封建运动达到高潮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中国共产党宣布正式成立 4.下面是 20 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 1919 年指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D)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5.[史料实证](2021·湖南常德)“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B)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6.20 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D)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7.[漫画学史]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幅题为《共诛卖国贼》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C)

 A.促使政府收回了列强在华权益 B.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8.(2021·高中模拟改编)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B)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 9.在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1922 年初到 1923 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更是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了顶峰,但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为此中国共产党 (D) A.放弃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开始领导农民运动 D.开始寻求革命同盟者 10.“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 (C) A.直接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立足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D.标志着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1.(2021·抓分卷)“它建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之上,年轻的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幻想。”这反映出 (D) A.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中华民国的创建由当时社会决定 C.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国共双方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自身特点 12.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17 年,陈独秀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

 改正:“陈独秀”改为“胡适” 【×】(2)鲁迅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改正:“鲁迅”改为“李大钊” 【×】(3)五四运动促进了三民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改正:“三民主义”改为“马克思主义”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改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特点: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广泛性,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真理的进步性。内涵:爱国主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秘诀,是中国共产党人绵延生长、赓续传承的血脉基因与精神密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实践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从起源到成熟、完善,业已成为内涵丰富、特质鲜明的精神谱系。

 ——摘自朱永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 演化逻辑、共生特质与传承创新研究》 (2)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绵延生长、赓续传承。

 论证: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近百年实践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在继承之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深化而形成的。

推荐访问: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近代史 梳理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