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历史知识点6篇【精选推荐】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第1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科技:(1)数学: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考历史知识点6篇,供大家参考。

会考历史知识点6篇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1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技:

(1)数学: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祖冲之精确到圆周率后七位数,比外国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2、宗教哲学:

(1)、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②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与反佛的斗争——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②佛教的危害:第一,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安于现状;第二,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第三,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③反佛与灭佛: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3、文学:

(1)诗歌——“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作品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②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③民歌:《采桑度》、《敕勒歌》、《木兰辞》。

4、艺术:

(1)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蔡邕(yong)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王羲之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2)绘画:①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雕刻:①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②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2篇

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

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办发昌机器厂(80年代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的概况:

定义: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代表: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

影响:

1)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

2)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

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气。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主张:他们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巴黎公社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及结果:1871年3月18日凌晨,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放手要塞,引发工人起义。“三月十八日革命”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临时掌握政权。

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公社的革命措施:废除常备军,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由人民普选产生,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及所有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工人协作社管理,以迅速恢复生产;实行免费劳动介绍、禁止克扣工资、男女同工同酬等社会立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推行免费教育和世俗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和侵略战争等等。

巴黎公社的失败:从1871年4月开始,集中军事力量围剿公社,巴黎公社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最后被残酷镇压下去。

巴黎公社的原则: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新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消灭阶级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阻碍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进程:

导火线: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过程:

1)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2)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任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

3)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该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5)1781年,康华里在约克镇率部投降,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6)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合众国宪法》:

时间:1787年5月9日,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制度。

内容: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联邦制度确立的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3篇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4篇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5篇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原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1921年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5)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①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②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①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业总值跃居欧第一,世第二。

②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股票投机过度;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③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和影响

①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②影响: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四、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立法、救济、复兴)

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②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通过《社会保障法》,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新政的特点: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②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②措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②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④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⑤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

②内容:

农业: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饲养牲畜;开恳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买给农庄。

③评价: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没有改变原有经济体制,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赫氏个人作风急躁,造成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②内容: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重点重工业;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③评价: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勃氏执政后期趋于

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经济。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②内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2022年会考历史知识点 第6篇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推荐访问:知识点 会考 历史 会考历史知识点6篇 2023年会考历史知识点(汇总6篇) 2023年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