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作文素材【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富裕作文素材【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共同富裕作文素材【优秀范文】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6篇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1

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也势在必行,意义重大。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 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

1987年,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在党的十三大中确定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其中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 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
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考虑到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实施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

纵观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实践和探索,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已经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2

思想品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课题)

以下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共安排了4块内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本节课内容属于国情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包括三个框题,依次为: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上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启下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环。而本框在本课中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分配制度明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明确财富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和人才。因此,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理解和谐社会、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也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说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为了体现学科特点。

    第三部分、重点和难点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教学重点放在

1、(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四个尊重’的内容”,本身就是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能力,形成觉悟的基础。

2、(难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共同富裕的过程和内容”这两个教学点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理解有难度,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我将其定为难点。

   第四部分、说教学方法

1、教法方面: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资料搜集、材料交流、共同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合作,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 
2、学法方面: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采取自主探究交流沟通合作的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化。

以上方法会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有所取舍。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全班齐唱《走进新时代》,歌曲结束后,老师引导,是呀,我们唱着东方红,改革开放使我们富了起来。但离我们党制定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我们这一节和大家讨论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把课本打在93页,独立自主读课文,做框题。并看大屏幕,完成以下活动。

第一个活动,合作探究。在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指定内容,教师出示探究题,将学生分组分别探讨不同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参与、指导各小组活动。学生探究完成后,由各小组发言人将探究结果在全班交流,老师归纳总结。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和理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明确现阶段坚持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并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社会收入差距现象间的联系。通过列举、分析时事材料,初步认识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

第二个活动,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指导。在出示学习提纲后,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老师在学生分析后,必须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科学的加以归纳。

第三个活动,感悟提高。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四个尊重”意识。

第四个活动,畅想未来。通过对今天学习的安排和对未来打算的畅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只有努力学习,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劈风斩浪,实现自我价值,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和科学意识。

最后是课堂总结,首先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然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六、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线索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梳理。

板书内容: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2、确立劳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2、发挥自身才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七、说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鲜明的事例,会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彩的沟通,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会出现自主学习的场面,充分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资料交流、共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了解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社会现实有较高的认识与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应该能较好地达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3

关于共同富裕,马克思讲过,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恩格斯讲社会主义公平分配,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都不能偏离共同富裕这一总的趋向;
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特别讲,要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如果仅仅少数人富有,就会落到资本主义,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走到邪路去了,胡锦涛同志也一再强调,一定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所以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多少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

 这组数据的背后隐含了一个国家的十年奇迹:GDP年均增长10.7%,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9%的增速;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135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年均增长10.1%,迈进“中等收入”国家门槛。

  “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作了精辟阐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4

社会主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2]接着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3]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甚明了,甚至有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把阶段斗争的意义提得越来越高,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大搞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如按劳分配原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否定。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
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历来,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解放生产力。但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果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4]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而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调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5]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当然在于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发展生产力,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意义。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同时,它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6]这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包括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富裕。邓小平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它就站不住。”[8]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人们不敢提追求富裕,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对于端正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其二,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在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消灭了贫穷,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是如果这些财富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与形式聚敛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则依然贫穷,这则是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只有共同富裕才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10]一个社会,社会成员的生活贫富差别状况如何,是反映一种社会实质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反映在分配上,就表现为一小部分资本家凭借手中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大量攫取社会财富,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这样便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
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必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而资本主义“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中。”[11]正是由于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邓小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坚持。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生产发展成果属于人民,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个要求是公平性。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富裕是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公平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各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所谓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诚然,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 这个概念,但它们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示,未来社会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
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
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
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
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2]不难看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又一次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5

1、“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可谓部级干部首次承认中国的资本形式),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2、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整体形势不 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老百姓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
百姓有急用却没钱花、不敢花;
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自然会大受影响。
3、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 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 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4、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90年来,广大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一直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要注重劳动的价值。

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人们自然会怀疑党的政策,随之人心涣散。存在决定意识,分配决定生存条件。这些年一些国家的群体性事件、以至动乱,背后 的原因不少是贫富差距过大,值得我们反思。
5、我们提出实现共同富裕,马上有人讲,这当然好,但急不得,要等到经济实力做大才能解决,现在还不是时候。还有人讲,抓“共同富裕”会影响效率,
贫富差就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你共富了,就没动力了。还有人讲,低工资正是咱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丢,否则会造成资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这是走“回头路”,是要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6、尽管自作聪明的人很多,扣大帽子的也很多,但解决差距的问题还是不能等,如果真正到了“两极分化”,那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到那 时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属下的跟班和“精英”,你再去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去解决了。
7、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 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
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
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这能说明市场可以自行修复吗? 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它们并非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出现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 距,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家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调节。
8、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大锅饭”,而现在一些人住豪宅、开跑车,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发愁;
另一些人却为生计四处奔波。把“共同富裕”和 “大锅饭”相提并论的人,看来需要做点最基础的社会调研和道德。事实证明,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不能干,就看想干不想干。毛泽东主席讲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9、有些人担心,追求共同富裕会耽误发展,主张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实,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 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群众感叹:“三十好几难拜堂,只因至今没买房。” 当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
现在坐江山,就要给老百姓盖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盖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实,社会自然就稳定。大规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园式的,生活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励我们,说这是“一大善举”。
不但要建开放高地,还要建道德高地,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 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 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10、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 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 树”。

11、对贪官污吏说出了这样的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2、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 打“业务牌”,曲线敛财;
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 程。无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3、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14、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15、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 “大走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
“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16、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
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 有没有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17、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 去为人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 信,80%是实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18、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 事。

今年的两会,敢说的人特别多,譬如茅于轼同志直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致命缺陷,还说别拿主义当圣经。面对官场地震,地方受益的百姓不禁感叹。根据中央党校的数据,中国现有160万裸官(妻子儿女均在海外定居,一旦贪污腐败事发,马上出国家人团聚),按2000个县级市计算,平均每个县级市就有好几十个裸官。正常老百姓都能想到,这些裸官里,不是全贪,至少九成是贪的,
贪得还很多。否则为何让妻子儿女定居海外?另外,这两年,高级干部的护照统统上缴,只有公务出差才能批准放行。说明什么?政府对此“太清楚了!”。近几年,一大批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哪个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放在普通人可能吗?还有更多的事,网民翻个墙都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总理再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一个可能牵动整个华夏大地、兴旺或动乱的变革。但是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子好像都不清楚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篇6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共同富裕(筋骨句+高分语言+满分题目+段落+角度+时评)
热点事件: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共同富裕”是重要的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高分角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筋骨句:
打破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共同富裕。弥合区域失衡鸿沟,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合理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
从共建共享走向共富,首要的是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从共建共享走向共富,重点在做好保障“人人尽力”的制度安排。从共建共享走向共富,关键要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高分语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史记》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共同富裕,既要先富带后富,也要后富学先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满分题目: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忘初心,共同富裕》《青春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助力中国梦》《青春逐梦,富强中国》《共同富裕助力中国梦》
《以奋斗为浪花,奔向共同富裕的大江大河》《促进共同富裕,下好因地制宜"精准棋"》《中国人,共同富起来》《共同富裕,不能靠远眺》《共同富裕,要靠双手》
《共同富裕,带出幸福中国节奏感》《共同富裕,民之愿景》《国强民富,心之所向》
《高速发展路上,别丢下慢行者》《共同富裕:历久弥新的价值追求》《让每个人金贵起来》
《愿每个人身上照耀平等之光》《共同富裕成就社会新高度》《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的新注脚》
高分段落: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逐步升级,互动性、趣味性、传播性等方面的诉求愈发多元。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文化单位,不断打造更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塑造更多足以历经时间考验的新经典。(经济日报)
高考角度:精神生活,文化需求。

(二)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就发展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经济日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高考角度: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享生活。
(三)
“一勤天下无难事”。事实证明,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新的征程上,我们迈向共同富裕的每一步,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共建共享共富的生动局面。

高考角度:诚实劳动,共享共富。
8则媒体精彩评论: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行则必至,做则必成。
——澎湃评论新闻
以奋斗为浪花,奔向共同富裕的大江大河。发展路上,别忘了弱势群体,不让任何人掉队。
——中青评论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求是》
简而言之,所谓同步富裕是所有人以同样速度“齐步走”,同时抵达富裕;
同等富裕是所有人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所谓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都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极易落入平均主义、“口惠而实不至”的泥潭。——《半月谈》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做“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人民日报评论徐晓明(中央党校副研究员)
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共享。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分配公平。共同富裕要求更加重视民生福祉。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要求建立更为实质性平等的社会。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党在第二个百年宏伟篇章开篇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延展。——光明日报王若磊(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没有束缚、压迫、贫穷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天下大同”与共同富裕有相通之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深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人民资讯
我看到有人提出的一些疑问和担心,我想凭借自己的阅历和信念对那些人说,中国追求共同富裕决不会是大政方针的所谓“轮回”。中国决不可能重走“大锅饭”老路,搞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更不意味着“杀富济贫”。这当中难免一些人会有蹉跎困惑,但我们要有集体清晰的基本判断:我们是在前进,而决不会倒退。我们需致力于这一伟大实践的成功。——环球时报胡锡进


满分时评:
“五把金钥匙”打开“共同富裕”大门来源:金羊网2021-08-2221:43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央召开这次会议,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向、路径和重要任务等,作出更为明确的阐释和部署。“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思想”。1985年3月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这是共同富裕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历史的年轮继续向前走了36年,今天,我们更鲜明地说“共同富裕”,不仅是我们具备了更适合的条件,更是因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急切,这也体现了“共同富裕”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是顺应民意期盼、是符合中国新阶段的国情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实现“共同富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要书写好这张历史考卷,尤其需要我们用对“五把金钥匙”,科学部署、全面出击、精准用力,才能让“共同富裕”从梦想照进现实。
用对“定位金钥匙”,始终把“共同富裕”放在关键位置。“共同富裕”并不是“空降”的新目标,而是始终贯穿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新阶段,我们要促进“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对“定位金钥匙”,要始终把“共同富裕”放在关键位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工作上努力,为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每一个“赶考者”都能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用对“思想金钥匙”,要认清“共同富裕”新时代的特征。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我们国家的现状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我们思想上认清我们的发展定位,才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路径,为我们在思想上“导航”,才能用“思想金钥匙”更好地解密发展的新路径。

用对“方向金钥匙”,能把准“共同富裕”丰富时代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我们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用对“方向金钥匙”。“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显然,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能简单地搞“平均主义”,这就需要我们把准“全体人民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勤劳创新致富”“逐步共同富裕”这四层丰富的时代内涵,才能为我们新阶段推动共同富裕目标落实指明方向。
用对“方法金钥匙”,能明确“共同富裕”落实的新方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我们要更好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这就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径,必须用对“方法金钥匙”。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要立足当前国情来科学谋划,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能分配好“蛋糕”,才能循序渐进,不断地推动“共同富裕”落实。
用对“人民金钥匙”,须处理“共同富裕”各项工作关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要避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出现,尤其需要用对“人民金钥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用勤劳的双手、无尽的智慧为自己换来美好生活,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


推荐访问:作文 素材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作文素材 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 关于共同富裕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