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党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党课,供大家参考。

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党课

 

 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党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党课教育学习,我给大家分享的课程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二是当前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三是如何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2017 年 11 月 20 日下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10 多个事关改革发展大计的重要文件。其中,《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这是攸关教育改革发展、攸关 1578 万教师的大事,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正在深入落实,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对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内容既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应当遵循的规律,也明确了改革的具体路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八大

 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集中和精华表述,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所以,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回应并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渴求,需要一支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样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其教学质量,而道德品质则对人才培养起着方向引领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在重视准入门槛之“标”的同时彰显其道德品质之“本”。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这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需要!

 第二个话题:当前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教育行业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令人发指,去年上海“某亲子园虐童事件”相信大家仍记忆犹新,在该事件中,老师在帮孩子换衣服,忽然将孩子的背包拿下,摔在地上。这名老师在帮孩子脱衣服时,还将孩子推倒撞到了椅子上。还有教师在给孩子穿衣服,不知为何老师给孩子食用了不明食物,随后孩子开始哭泣,老师也不管。有家长指出不明物品是芥末。这些行为,让人无法想象。还有今年频频爆出的一系列大学教师和学生不正当男女关系事件、论文抄袭及科研造假时间、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师德师风出了什么问题? 结合当下的师德师风新闻报导及我自己的观察总结,我认为目前

 师德师风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或表现:

 第一,敷衍的教学态度。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不重课堂教学,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现象。

  第二,功利的科研趋向。一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存在浮躁心理,不去潜心钻研,而是巧取豪夺,甚至抄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功利性。

 第三,个人利益至上的服务动机。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首先,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旱涝保收的谋生渠道,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不是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因此,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应有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以挣钱为目的,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往往以待遇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敬业的态度,有的教师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

 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现实的行为表现,酿成一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今天我们讲的第三个话题。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师德之魂。魂者,精神也。灵魂,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比喻,寓意指导和决定作用。师德,首先要有魂,要有一个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这就是理想信念。因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势必要有“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师德建设就有了方向,使师德高尚的教师,既能当经师,更能为人师。

 师德建设中教师理想信念的核心素质是责任担当。具体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三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四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人民服务。

 只有这样,从大处着想,教师才能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从小处入手,教师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志存高远,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情操教育。

 道德情操是师德之根。根者,事物的本源也。平时我们常说“追根究底”,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师德,其根底在哪里?在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从规范上说,涉及三个关系: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

 即所谓“群己关系”,其中国家认同或热爱祖国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又称“人己关系”或“人际关系”,其中孝道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其核心因素;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即自我道德修养,其中信心是其核心因素。从范畴上说,伦理学比较重视义务、良心、荣誉、幸福四种范畴;在当前社会,人们较重视的是仁爱、诚信、公正、公平、节操、良知等道德观念。从心理结构上说,知、情、意、行重视的是道德情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师德建设中教师道德情操的核心素质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具体内化与外化在处理好如下五个关系上:一是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要求热爱祖国,依法执教;二是教师与职业的关系,要求忠于职守,廉洁从教;三是教师与集体的关系,要求团结协作,严己宽人;四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求教书育人、甘当人梯;五是教师与自我的关系,要求以身作则,闻过则喜。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用崇高的品格衬托出完美的道德情操的师德,是成功教育的根本条件。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里可表达两个含义,一是要完善师德,必固道德情操这个根,师德是道德情操在教师身上体现的职业道德;二是从“德育为先”出发,追根究底,遵循“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说,要想造就与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根必然追溯到教师的师德,以师德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去培育学生、感染学生,促进他们茁壮成长。

 三是提升教师队伍的学识根底

 扎实学识是师德之基。基者,基础也。房有房基,地有地基,“邦家之基”,引申出“根本”一词;基者,又为“始”也,《国语·晋语九》中“基于其身”,又引申出“出发点”一词。师德之基,之始是扎实的学识。师德的目标是为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以知识为前提。

 师德的责任,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扎实的学识要求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要求教师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如果说师德是以道德情操为根底的职业道德,那么,作为师德组成要素之一的扎实学识就是教育的手段,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扎实学识的前提,而精湛扎实的学识又是践行师德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扎实的学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奋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此,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知识水平集中体现在教育创新;三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在于教师钻研业务;四是教育创新所需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养成质疑精神;五是教师的教育创新来源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六是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的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这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就是师德以扎实学识为基的道理。

 四是培养教师的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源者,源头也。“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说明水流所从出,源远流长,关键在于源头。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所以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泉。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把关爱学生或师爱作为师德的首要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的一种情感,又是教师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一种奉献。师爱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应该是爱的使者;师爱的场所在学校,学校应该是爱的摇篮;师爱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关爱下成长。由此可见,师爱不同于父爱、母爱与情爱,它的性质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种一视同仁的爱。

 只有这样,有爱才有责任,师爱才能发挥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功能。也就是说,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就实现了其根本的育人功能。由此可见,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学生以教师的仁爱之心为感情基础,才能达到成长或成才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循循善诱,教导学生;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师爱的形式可概括为两种,可以表现在“生死时”,更多的表现在“细微中”。正如一位诗人所描述的那样,“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 当然,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今天的讲解仅仅是结

 合当前新闻报道和自我经历的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请大家课后认真自我查摆,自我学习,认真反思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学生,树立 xx 学校良好形象!

推荐访问: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党课 党课 师德 师风